金融界5月16日消息 吉林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引发深交所高度关注。近日,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问询函,要求其对在建工程账面价值高达14.84亿元且商业实质存疑的支付款项、连续多年大额购建长期资产等异常情况作出解释。此事件再次将上市公司财务问题推至风口浪尖,引发各界对其内控机制的质疑。

巨额支付款项商业实质存疑,在建工程或涉"烂尾"嫌疑

据年报披露,吉林华微2023年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中未结算款项高达5.04亿元,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余额更是包含高达9.81亿元的以前年度采购款,两项合计达14.84亿元之巨。深交所对如此庞大的支付款项提出质疑,要求公司补充说明相关款项的具体内容、对应的合同金额、预付比例、商业实质以及长期挂账的原因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末公司在建工程期末账面价值曾高达19.16亿元,较2018年暴增410.93%,此后虽有所下降,但2023年末仍维持在10.62亿元的高位。结合公司近年来的大额现金流出,在建工程能否顺利完工、是否存在"烂尾"风险等问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。

业绩异常背后的隐忧,内控机制恐存重大缺陷

与在建工程问题同样引人注目的是,吉林华微近年来业绩表现异常。2023年公司营收17.17亿元,毛利率达23.64%,同比大增2.44个百分点,与同行业变动趋势背道而驰。2024年一季度,公司更是实现营收4.96亿元,同比劲增20.10%。如此亮眼的业绩背后,是否存在不当确认收入、虚增利润的情形,同样受到深交所的问询。

在外界看来,吉林华微此次被点名,反映出其内控机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。公司虽然表示已成立专项自查组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自查,但结果如何仍是未知数。事实上,公司年审机构众华会计师事务所已连续10年为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,此次却"变脸"给出非标审计意见,更加重了人们对其内控的质疑。

种种迹象表明,吉林华微在建工程和业绩问题已非个例,而可能与其内控机制缺失有关。在当前资本市场强监管的大背景下,公司应尽快查明问题根源、完善内控制度,以重塑投资者信心,避免陷入更大的信任危机。

本文源自金融界

友情提示

本站部分转载文章,皆来自互联网,仅供参考及分享,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;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
联系邮箱:1042463605@qq.com